大非川,吐蕃军营。
吐蕃主将噶尔赞婆看着唐军将令阿史那道真写来的书信,对着下面恭敬站立的使者问道:“书信中所言可是真事儿?阿史那道真果然囚禁了郭待封和李显,然后决定投降于我吐蕃?此事不会有诈吧?”
只见那使者躬身说道:“怎么会呢?将军当知道,我家将军本来就是突厥处罗可汗之孙,后老将军阿史那社尔迫于唐朝威势,这才不得已归降,然则唐朝并我部落,夺我百姓,我突厥人如何会心服?故此我家将军乘着唐人守护营寨军心涣散之际,出其不意擒住了贼酋李显和郭待封,夺取了兵符,这才派小人前来向将军下书,只要将军答应为我突厥复国,我家将军愿意向将军投降,交出俘虏和唐军辎重,只要唐军辎重到手,薛仁贵之乌海军便是无本之木、无源之水,最终亦难逃败亡之局。”
“哈哈,贵使说得有理,那唐人对尔等突厥人只是利用、役使罢了,如何会真心对待?可我吐蕃就不同了,我等会真心把尔等当做是朋友,还请贵使转告阿史那将军,请他放心便是,只要这一役取胜,整个西北都不再为大唐所有,吾虽不才,被朝廷任命都督东南诸军事,到了那时,助突厥复国,岂不是一句话的事儿?”
如果说方才赞婆对于阿史那道真投降的动机还有一丝疑虑的话,现在的他可以说是完全相信了,所以在极度兴奋之下的他立刻答应了使者的请求,下令大军停止进攻,回营休息,带的第二天一早接受唐军的投降。
既然战事已经停止了,修筑土山只是自然也没有必要了,所以赞婆也停止了修筑土山的行动。
其实这也不能怪赞婆对唐军没有防备,毕竟吐蕃大军有二十万,唐军就算再怎么折腾,也难翻出什么浪花来。
赞婆所不知道的是,就在他大度的相信阿史那道真的诚意,得意洋洋的准备接受唐军投降的时候,唐军正在利用这难得的喘息之机养精蓄锐,准备下一步的军事行动。
第二天一大早,赞婆来到唐军营外,果然发现唐军营中打起了白旗,而唐军主将阿史那道真正自缚双臂,在随从将士的陪同下,等在营门外,准备投降。
“呵呵,阿史那道真诚不我欺。”赞婆见状十分开心,连忙快步来到阿史那道真的面前,满面笑容的说道:“阿史那将军,别来无恙否?”
却见阿史那道真连忙下拜道:“末将阿史那道真,自不量力,以微弱之士强行对抗吐蕃雄师,实无异于以卵击石,幸得将军宽宏大量,不计前嫌,肯容我等苟活性命,今日见将军,末将实在汗颜。”
赞婆笑着扶起阿史那道真道:“阿史那将军实在太客气了,将军肯弃暗投明,助我成就大事,可见将军高义,请将军放心,我若成大事,将军情意绝不敢忘。”
赞婆一边说,一边亲自为阿史那道真结下了绑缚,扶着阿史那道真的肩膀,笑着说道:“呵呵,此处风大,阿史那将军可否愿意请本将到营中一叙?”
却见阿史那道真猛地拍了拍额头,大声说道:“将军要不说,末将几乎忘了,这便是营中名册和辎重账目,请将军过目。”
说完之后,阿史那道真取过来一卷帛书,递到了赞婆的手中。
赞婆哈哈大笑,接过了帛书,便要递给守护在他身旁的侍卫手中,刚想说什么,却听得后面一阵惊呼:“将军小心。”
赞婆闻言顿时感到心中一惊,下意识的躲闪,可就在这时,他只感到小腹中传来一阵冰凉,随即便是一股热液从小腹中流了出来,这才感到一阵剧痛。
惊惶不已的赞婆立刻将帛书扔掉,却见阿史那道真冷笑着看了他一眼,然后向后面走去,一边走一边还大声说道:“末将不辱使命,只是可惜让那赞婆贼子捡了一命。”
这时候只听得阿史那道真身旁一人大声叫道:“多谢阿史那将军,此处交给我了,下令,出击。”
那人自然便是李显!他当初力排众议,确定了诈降的方针,为了能够取得赞婆的信任,竟然自己亲自化装成使者,前往吐蕃营中递降书。
等到诈降之时,他也早已安排好了一切,令阿史那道真提前将短剑藏在袖袍内,待得赞婆接过降书,想要递给身边的卫士时,阿史那道真乘机取出短剑,直接刺向了赞婆,不过由于赞婆的反应够快,所以没有把他刺死,只是受了不轻的伤而已。
赞婆如何会料到这一切?只见变生腋肘,他都没有反应过来,霎时之间只听得鼓声阵阵,李显早已骑着战马,率领数百名将士直冲着赞婆杀了过来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