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良叹了一声,步入前衙,在三堂入座,唤来一名不良帅问道:“前些日子清阳侯被刺之事,你们可有什么头绪?”
那不良帅一身黑色劲装,看起来精干利落,闻言拱手道:
“回大人,这几日兄弟们四处打探,侥幸有了一些结果。
“有铜驼坊的几个兄弟回禀,曾见有赤色遁光从北市方向而起,遁入雒河之中不见,似是向东去了。”
“哦?”焦公良若有所思,“向东,莫非是借着水道出城了?”
“有这个可能。”不良帅不敢妄下断语,斟酌着言道。
“也罢,目击者何在?叫来让本县再问询一番。”
那不良帅应了一声,告退出门,片刻后便引来了两名皂装打扮的不良人,为首者年少端正,却有一种视瞻不凡的气魄,腰间悬着一枚上品玉佩,色成青白,莹莹可爱。
焦公良多看了他两眼,笑道:
“风华正茂、朝气勃勃,看来不良人中亦有英才啊!你叫什么名字?”
年轻人稽首拜见道:
“不良缉事、番役武常住,见过大人。”
“有佛无佛,法性常住。”焦公良眼睛眯起,“你与佛门有关?”
“不敢,”武常住恭谨垂手道,“家严生前曾与一名野僧相交莫逆,故为番役取得此名。后来那野僧被捉,番役全家亦受牵连,所幸迷途知返,谋取了一个不良的差事。
“只是姓名乃父母所赐,不敢妄改,还望大人宽宥。”
所谓不良,便是身有恶迹,又被官府征用以行侦缉逮捕诸事之人的代称。
此辈往往曾与佛道有染,又及时悔悟,恶行不彰,便在官府服役权作惩罚,若是侥幸得了高官青眼,更有可能派遣职事,成为一名小吏,有了不入流的品级。
焦公良听他说完,面色和缓不少,但是心头一点提举之念也顺势放下,只是平淡言道:
“将你当日所见细细说来,不得有所隐瞒。”
“是。”
武常住面色如常,不曾因为上官态度冷落而受到影响,将自己的遭遇如实道来。
“......后来听闻清阳侯被刺,我以为那赤色遁光便与此事有关,故而禀报了仓头,不曾有一刻拖延。”
那一旁的不良帅,也就是他口中的仓头,此时出言佐证道:“大人,小武所言一点不假,卑职可以为其作证。”
“时间、地点也都对得上,”焦公良算了算,满意道,“不错,你们随本官来,且沿着雒河走上一遭,看看有无遗漏之处。
“你去武侯铺告知那些彍骑衙卫一声,调一队军士来,免得他们埋怨我独占此事功劳。”
焦公良指了一下仓头,交待给他一桩任务。
不多时,便有一乘马车在数十人护卫下出了县衙侧门,往雒河方向而去,一旁有彍骑、不良跟随,正是雒城令本人悄然出行。
武常住骑在马上,摩挲着腰间玉佩,目光紧盯着不远处的车厢,从怀中缓缓掏出一张面具。
他身旁随着一起来的不良看到,好奇道:“武哥,你这面具从哪里来的?看起来做工不错啊!”
武常住嘴角弯起,笑容隐显骄矜:“随手做的,不值几个钱。”
那普通不良人不疑有他,伸手讨要过面具,把玩起来:
“呦,这横眉竖眼的样子,倒是和那些衙卫挺像哈,一个个趾高气扬的,仗着是南衙府卫就看不起我们这些不良人,有本事去北衙禁军跟前闹腾啊,看不把他们腿给打断!”
武常住看着那副面具,笑容笑容深长,意味莫名道:
“你不觉得你我这等不良和他们也挺像吗?贪婪狡诈、翻脸无情,就同这面具一般。
“对了,我还给它起了个名字,就叫做‘皂隶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