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明远得知刘基要来金陵城,就知道这一定是宋思贤的功劳,刘明远给宋思贤安排的差事就是寻访在怀远军治下的名士,争取让他们出山为自己所用。
宋思贤之前拜访了朱升,最后在一番畅谈之后,说动了朱升出山的念头,最后刘明远又拜朱升为老师,这才让这位江浙名士出山。
在宋思贤送回来的信中,刘明远得知刘基也有出山的意思,但是还是非常谨慎,这才提议去金陵城看一看,有考察刘明远的意图。
刘明远对于刘基的考察还是非常自信的,俗话说“身正不怕影子斜”,刘明远就是如此,他自认为做到每一件事情都是对的起黎明百姓,问心无愧,于是也不需要遮掩,只管叫刘基来便是。
刘基,字伯温,温州青田县南田乡,刘基天资聪明好学,聪慧过人,十二岁考中秀才,十四岁的刘基入府学读书。泰定四年,刘基十七岁,他离开府学,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,元统元年,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参加会试,一举考中进士。
但是因为元末,兵荒马乱,战火连连,刘基在家闲居三年,到至元二年才被元朝政府授为江西高安县丞。
刘基赴任之后,对高安县中官吏和盗匪勾结横行不法,蒙古和色目权贵霸占田地等种种不法事情大为愤怒,于是决心为民除害,大力整治不法权贵,打击盗匪,赢得了百姓的欢喜。
虽然除掉了几个恶霸豪强,但是终因得罪了地方权贵,宣告失败,最后刘基愤恨辞官,回到青田讲书。
中途虽然元廷多次招返,刘基也多次入仕官场,但是都因为看不惯暴元残暴腐败,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。
刘明远没有想到宋思贤竟然这么快就请动了刘基,虽然刘基只是说去金陵城看一看,但是刘明远知道刘基是动心了。
于是刘明远在接到宋思贤的书信之后,立刻派出上百名侍卫驾车去青田迎接刘基,虽然怀远军治下治安很好,但是刘明远还是担心刘基的安危,不敢有任何怠慢。
刘基也不着急,宋思贤也就一直陪着刘基,在刘基的草堂里面,两人探讨理学,谈论古今,一时间也欢快不已。
这也是为什么刘明远让宋思贤出马的原因了,毕竟宋思贤的学识摆在那里,可以和刘基这些名士说到一块去,如果让刘明远和手下的一群大老粗武将去,就连对方说什么都弄不清楚。
于是又经历了一番折腾,在刘明远的期待中,在龙凤三年的九月,秋高气爽的时日,刘基终于乘坐刘明远专门为他准备的马车离来到了金陵城。
刘明远出城三十里迎接刘基,初见面目之后,刘明远对于刘基的长相倒是感到有些意外,在刘明远的印象中,刘基应该是一副儒雅之人,但是见面之后一看,刘基的个头很高,而且很瘦,带着一丝淡薄,看上去像一个说书先生,完全不是刘明远心目中名士的样子。
只是一开口,刘明远才感受到刘基的才起和底蕴,最重要的是刘基不是那种沉闷的儒生,倒是很喜欢攀谈,性情外向。
刘基完全超出了刘明远心中的印象,刘明远认定这种像诸葛亮一样的谋士,一定是一副老谋深算的架势,沉稳不爱说话,一说话就是至理名言的。
但是刘基倒是很开朗,也没有任何的拘束,上来就和刘明远畅谈了起来。
“真是百闻不如一见,都说刘丞相治下一片繁盛,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。”
刘基看着金陵城外遍地待收获的稻谷,顿时露出了赞赏的笑容,然后朝着刘明远说道。其实在刘基心中已经是被刘明远深深地震撼到了,他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怀远军元帅刘明远,就然是如此年轻。
刘明远此时也感受到了刘基的开朗和亲和,于是也就放弃了束缚,毕竟刘明远可是对这些文人名士有些恐惧症,每次见面之前都要在心中反复斟酌要说的话,生怕出现差错,让这些文人感觉不快。
历史上刘基也是一个开亮直言的人,当初朱元璋在金陵城行省大殿上面摆着一张空位,给韩林儿准备,每逢重大节日时,都要带着百官朝拜,以示对韩林儿的敬重。
但是对于朱元璋这种虚情假意,刘基则是直言不讳,直接讥讽朱元璋朝拜一个傀儡有何用,一时间惹得老朱是哑口无言,尴尬不已。
刘基在温州时就已经感受到怀远军的不同了,不劫掠百姓,安抚流民,开垦耕地,为百姓修建房屋,兴修水渠等等,都是深得民心之举,而且也让战乱的温州很快就恢复了生产。
刘基也听说了刘明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