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蔡卿,汉记修订如何?可将黄巾之乱写入汉记?”
刘宏问了一个看似和春猎无关的问题,但这却代表着他对于蔡邕的表现极为满意。
蔡邕作为大汉德高望重的鸿儒,倘若只是因为说一句话便加以封赏难免会落天下口实,因此,刘宏打算换一个名义进行封赏。
蔡邕被刘宏征召至东观修史,数年以来,从刘宏继位开始,到党锢之祸,再到数月以前的黄巾之乱,都在他的整理范围之内,目的便是为后人留下史料。
“禀陛下,各州州牧刺史已经将各地黄巾的具体情况传书递至东观,臣协同马日磾,杨彪等人连日整理填补,现以基本完成对此事的记载。”
蔡邕俯首在地,高声道。
修订史书,从来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,特别是正史,尤为重要的便是精简严谨。
可能黄巾之乱在正史之中占据篇幅不长,却需要字句珠玑,让后人可以在寥寥数语之中领会此事的真实情况。
这项工作耗时很长,仅仅一页史料,便耗费了这些大儒一个冬天的时间。
“好!”
刘宏轻抚颔下须髯,大笑道:
“蔡卿数年勤勤恳恳,修史有功,封关内侯,赏千金!”
几乎就在一瞬间,满朝文武都对蔡邕投来妒忌的目光,在他们看来,前人修史从未得到过如此封赏,刘宏之所以对蔡邕青睐有加,只是因为方才蔡邕的进言。
“臣,德才浅薄,望陛下收回成命!”
蔡邕混迹朝堂数十年,自然很敏锐地察觉到了百官看他的眼神,他对于刘宏的决定也是极为不解与疑惑的,因此出言道。
“诶——”
刘宏并没有感到生气,他的决定总是会出乎大臣的意料,大臣反驳他的时候也不在少数,更不要说蔡邕其实是在请求自己收回对他的封赏。
“蔡卿儒名,遍传大汉,何来德才浅薄之言!”
刘宏不改脸上笑意,继续道。
“更何况,蔡卿修史劳苦功高,朕言出法随,岂容更改!”
虽然刘宏语气严厉,但这份严厉并非针对蔡邕,而是针对那些妒忌蔡邕的百官而言。
“臣谢陛下鸿恩!”
蔡邕无奈,只得接受了刘宏的封赏。
自此,春猎一事便算正式翻了过去,刘宏话锋一转,又道:
“还有一事要烦劳蔡卿。”
这件事其实算作刘宏的私事,故而他语气有些客气。
“陛下请讲,凡臣所能,必定竭尽全力,赴汤蹈火。”
蔡邕刚站起身来,再度弯腰行礼道。
“听闻蔡卿精通音律,可有此事?”
刘宏问道。
“臣的确沉淫音律多年,不说精通,却也算懂得。”
蔡邕道,虽然语气谦虚,但他神色之中哪里有半点自谦之意,而是满脸骄傲。
他确实有资格骄傲,早在十数年前,他便再也没有遇到过能在音律上和他相提并论的人,一直以来,士林一直将他与古时的伯牙师旷相提并论。
“前日,西域都护秦正进献胡女十名,朕曾看过,舞技精湛,然胡音刺耳,朕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