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人的名树的影,因为怀疑顾及他便是地藏王菩萨,一时倒也不好打断得罪,只好装作聚精会神,侧耳倾听的样子,其实早已神游物外,想其他事情去了。只是这经念起来没完没了,王学盘腿久坐气血不畅,险些便要昏厥。
要说大师就是大师,洋洋洒洒几万字,抑扬顿挫,似缓实急地念下来,居然连稿子都没用,水都不曾喝上一口,王学大学毕业,自问做不到这一点,不由得心生佩服,一听结束,立马颤抖着腿站起来表示感谢。
老和尚眼含深意地看他一眼,收起木鱼,说:““孟婆汤”被你无意中打碎,需要等上三天才可重新凝聚,你便等在此处吧!”
王学点头称是,再抬头,却已不见了老和尚身影。
回头再看,地上已无碎片酒水,一个空碗重新出现在圆桌正中,只是不知这酒水要如何凝聚。
没有了酒水,在花香下王学的思维似乎又变得迅捷敏锐。
想起曾看过的《刘三姐》里面便曾唱过“连就连,你我相约共百年,谁若九十七岁死,奈何桥上等三年”,原来这人间三年便是地府三天。
王学忽地一振,歌中唱的是“奈何桥上”而不是“桥头”,若是不饮这“孟婆汤”过桥,又会如何?
于是走至桥前,稳定思绪便要上桥。
一步,微风拂面,江水依旧;两步,风起云涌,咆哮四起;三步,狂风大作,电闪雷鸣,几乎要将他卷起,投入江中。王学赶紧退后回来,不敢再向前半步。
既然前进不了,便只有坐在圆桌旁边,等待酒水重新凝聚了,本来还想将蒲团移过来,可惜搬之不动。
王学坐在地上,一边思考民间传说的由来,一边注目“孟婆”的碗。
在他看来,此事只有两种可能:一是,死者并没有转世,而是寻求它法回归人间,但眼下已无回头路,这办法是什么一时不得而知;另外一种,则是喝了“孟婆汤”,却并没有丧失记忆,忘却前世,只是这个办法王学不敢尝试。
至于孙悟空打出地府这种说法,王学觉得若真有此法力高深的主,又怎么会将此间情形泄露人间呢?
思来想去,王学觉得唯有前者较为靠谱。依据民间传说,执念极深的人,或是在阴气极重地方死亡的人容易变成厉鬼,而这类魂灵不但有意识,而且可以往返于阴阳两界。
比如他跳入的中山河,本就是聚水之地,千百年来葬身其中的人更是数不胜数,阴气极重,但自己却来到这里找不到归路,能传出“奈何桥”的人必定也来过这里。
就在他暗自思索时,突然发现面前“孟婆碗”上方隐隐有些云状的雾气,而后凝聚成水滴落入碗中。这一现象让王学大为好奇,这雾气又是从哪里来的?
仔细观察后发现,它们竟然是从前面不远处,如同海纳百川般的汇聚而来,而前方的水源只有一个,那就是:
“忘川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