乎格外让人安心,她躺着躺着就有些犯困,打了个哈欠,昏昏欲睡间听他问道,“殿下还没告诉臣。”
告诉他什么?令仪疑惑地抬起头来,对上他视线的时候才想起最开始他的问题,她的脸贴在他手臂上,思忖了片刻,开口道,“孤其实不如座上想的那般好。”
既然决定坦诚相待,那就要把事情讲清楚。初初坠入爱河的人最容易犯的错,就是把对方想的过于美好,用尽了自己所有的想象去刻画他,最终发现对方不如自己所预期的那般完美时,就会觉得失望。
其实这并非是他人的错,只要在一开始把话说清楚就好,令仪下定了决心,与其让息何等到最后发现自己那些晦涩难明的心思,倒不如现在就告诉他,好让他早点做出抉择。说到底她还是不太忍心将他拉到自己的这艘船上,万一风浪太大,她会给他带来灭顶之灾。
第一次对别人说起这些事情,令仪发现坦诚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,“母亲的事情是其中之一,孤最想做的,是把那些属于孤的东西拿回来。”
她非是圣贤,怎么会对当年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,纪飞歌的死让她萎靡不振了很长一段时间,在那段时间里她几乎失去了所有。她还记得自己在八年前离开长安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光景,漫漫长安道都被白雪覆盖,朱雀门的地砖缝里还残存着她母亲的血。灞桥沿岸的柳树被雪压弯了枝条,她曾经眷恋的人一个都没有来,唯一到的,只有令姝。
想起令姝,她的神色就变得阴郁,翳云遮蔽着她的眉心,息何抚着她的头发吻着她,才让她稍稍舒缓一些。她在令姝面前向来都是优越的,令姝抢走的那些东西,令姝在她身后使的小把戏,她从前都不会去计较,因为没有计较的必要,都是些在她看来不重要的东西,给了令姝后自己还会有更好的,何必去费这些心思,更多的时候她看待令姝都是带着怜悯的,她觉得令姝很可怜。
后来可怜的那个人竟变成了她,令姝高高在上,她落魄潦倒。原来只有在身无长物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不甘,这种情绪在蜀地日日夜夜地折磨着她,她半梦半醒间都会觉得有一双手掐在她喉间,嘶吼逼迫着她去拿回那些本该属于她的东西。
所以煞费苦心,她回到长安不是偶然,而是蓄谋已久。
她本以为息何会对这些感到排斥,羲和神宫里的人不是该对权力之争并没有过多的兴趣么,没想到他听得兴致盎然,甚至还问她,“献给皇后药方的人,是殿下派去的罢?”
他叫的还是皇后,因为并不承认令姝的地位。令仪惊讶地看了他一眼,“座上从何知晓?”
息何炫耀般挑了挑眉,却笑而不语。他知道的事情很多,怎么知道的没必要讲给她听,但这件事情却是他花了很多功夫才知道的,他没想到当她要用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城府之深让人胆寒,正如他之前对她说过的话,她一点都不知道爱重自己。
连自己都置之度外的人是危险的,但又让人着迷,息何看向她的手腕,取血时留下的疤痕没能完全消退,还是可以看出斑驳的印子,她得意洋洋地在他眼前晃了晃,“是证据。”
不知道这种证据留在身上有什么可骄傲的,息何脸色不太好看,一把捉住了那截白生生的腕子,“殿下太乱来了。”
她整个人都舒展开了,像猫儿一样,“要是不乱来,我现在还会在蜀地,而不是在座上怀中。”
这么想来也是,息何心里稍稍好过一点,她不是个冷情的人,只是寻不到可以信任的罢了。现在有了他,仿佛所有的情绪都能找到倾诉的对象,她睡意全无,绕着他的发梢问他,“那座上想要的又是什么?”
他的回答与最开始的时候一样,“是殿下。”
令仪嗤之以鼻,“花言巧语。”
但花言巧语总是讨人喜欢的,他去吻她的眼角,迫使她闭上了眼,眼前的光景看不见,触觉就变得格外敏锐,他温热的气息,带着湿意的嘴唇,都能引起她的颤栗。酥麻的感觉从背脊攀援而上,她软成了泥,任由他捏扁搓圆,衣衫里面藏的白雪都被寻觅到了,日光破云而出,又被窗棱挡住,她听到了他的轻叹。
光影一棱棱地映照在矮榻上,她终于看清了榻上的芙蓉,瓶中的那枝梅从她这儿望过去,像是开在他的肩头。
她也跟着叹息,他追索着她的唇角,问她在想什么。
“劝君莫负好时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