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进书楼后,唐笑风没有说话,轻轻走到亡老面前,将手中的食盒放在地上,而后将盒中雪白的馒头和小碟青菜取出,一丝温热和雾气蒸腾而起,清香亦随之在书楼氤氲开来。
不过由始至终,亡老都没看过唐笑风一眼,也没说过一句话,他的眼睛一直望着手中的书,好似那本书,就是他的整个世界。
唐笑风笑了笑,他虽然有话要说,但数十年来,他从未和亡老说过话,也从未听亡老说过话,两个人相处了数十年,见了成百上千次面,很熟悉,却也很陌生。
他享受这份宁静,也珍惜这份宁静。有时候,一旦开口说话,或许就会破坏这份美妙与和谐。
所以,当唐笑风走进书楼,看见盘坐在地上看书的亡老时,突然间,他什么都不想问了。书楼内是安静的,就让它这样一直安静下去,不也很好吗?
唐笑风转身,默默的走向一边的书架。
将手中一本颇为眼熟的游记放下,唐笑风又转向另一个书架,随手翻开一本风物志,看了几页,又轻轻的放下,一边看,一边走,很随意。就像是逛着山下的集市一般,闲然自在。
唐笑风觉得看书,也要讲求缘分,所以他从来不勉强自己看那些不喜欢的东西,就像是大先生小时候强迫自己背诵的《郡国书》《礼记》《君仪》一般,好在长大之后,大先生便再未强迫过他。
用大先生的话说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,我只是给你指出了其中一条,但未来要如何走,终归还是要靠自己。
不过说是这样说,但大先生读《论语》,尊儒学,一言一行循礼蹈矩,虽不摒弃他家之言,但对于读儒学之外其他书籍的人,总归没有多少好脸色看,当然,主要的对象是小先生。唐笑风时常在想,像大先生这样一个严肃认真的人,为什么会有一个像小先生这样惫懒不羁的儿子,也难怪大先生每次见到小先生,不是挑眉,就是训诫,从来没什么好脸色。
说起来,唐笑风的性格多少有些受小先生的影响。小时候,小先生游学在外,书院里也没其他学生,只有大先生、邵原、唐笑风以及书楼的亡老。大先生每日里除了读书,就是督促他读书、学礼,言之要有礼,行之要有矩,所谓君子方正矣。
方正规矩的日子过了很久,在唐笑风八岁的时候,小先生回到了英贤书院,同时来的,还有洛溪言、宁子逸和赵千山。从那时起,唐笑风的生活就变了,小先生整日带着他们四个闲逛游玩,言行无忌,举止无度,就像小先生自己说的一样,随心随意,方能天地自然。大先生也不再约束自己,渐渐的,唐笑风放弃了所谓的方正规矩,变得随性自然,变得无拘无束,再慢慢的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。
说不清什么样才是好的,但无论什么样,初心不改,终归都是自己而已。记得当年读《侠客列传》,其中一书生问一游侠:“你少时读何书?”
游侠回答道:“读《千字文》《百家姓》,读《论语》《礼记》。”
书生闻言叹道:“既读圣贤书,何故不从圣人行,为黎民百姓开万世太平,而是自甘堕落?”
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