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别称状元、榜眼、探花,赐进士及第。二甲赐进士出身,三甲赐同进士出身!一甲三人,直接进入翰林院供职。其他进士按照排名依次任职!如此一来,经过层层筛选,天才英才,尽入我赵国矣!”赵迁哈哈大笑道。
一边向王安石讲述科举制度,赵迁一边暗暗心惊。
或许在二十一世纪,科举制度不算什么,甚至还是封建残余、腐朽落后的代表。但只有真正经历了战国时期这个毫无希望可言的选官制度,才会感受到历史上率先提出科举制度的人,到底是多么伟大。
“这……”听完赵迁的讲述,王安石眼睛都睁大了,呆呆的看着赵迁,说不出一句话了。
通过赵迁的叙述,王安石已经被深深的震撼了。
这简直就是一个跨时代的制度,是天下读书人的福音!如果这科举制度真能发行下去,那么从今往后,天下的有才之士完全不用再担心自己因出身低微而埋没一生。
这个制度,简直就是为出身低微、生活贫苦之人量身打造的,为下层百姓与上层社会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。
“大王!”王安石猛然间站起身来,两眼微微泛红,一下子就跪倒在了赵迁的面前,动情的说道,“微臣替全天下的寒门举子,谢过大王了!”
“介辅何必如此!”赵迁赶忙将王安石从地上扶了起来,轻声说道,“一起都是为了赵国的发展,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,你大可不必如此!”
“大王!”王安石还想说什么,却被赵迁直接拦下了。
“介辅,今日所言,寡人说与你听,就是想让你分析一下其中是否还有什么漏洞!你说说看!”赵迁神情颇为严肃的说道。
“这个……”王安石意见赵迁如此严肃,脸上的激动之色也收了起来,渐渐转为凝重,“大王,这科举制度虽然千古无人,堪称绝妙,但以微臣看来,确实还有几点需要尤为注意的地方!”
“你且说来听听!”赵迁轻声说道。
在前世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,确实有几条是针对科举制度的弊病而提出的,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科举上的疲敝之态。
更何况,赵迁对于科举选拔的了解,只限于书本上的记录以及老师的口述,所了解的不过就是科举制度最流于表面的东西,具体怎么执行,怎么推广,怎么运作,还是要叫给王安石这种政治家才行。
因此王安石对于科举制的看法,就显得尤为重要起来。如果王安石对于科举的理解,无法让赵迁满意的话,赵迁还真就不敢把科举这个大杀器草率的放出来。
“大王,请恕微臣直言。您想出的这个科举制度确实是良策,如果能切实的推行下去,的确可以延揽到很多人才。但是关于科举的细节问题,不知大王有没有想过。”
说到这里,王安石停顿了一下,抬头打量了一下赵迁的神情,这才小心翼翼的说道。
“比如……从院试到殿试到底都考一些什么?都考哪些科目!到底用什么,来判别这个人是否是经国之才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