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金两国其实一直在下滑,宋国因为制度下滑的稍稍慢些,金国则是一路狂飙。
这种局面已经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改变了,需要有大魄力者主持改革,且是从内到外,整体的改革。
而赵昚虽有这样的心思,可惜却没有这样的能力,也难有面对反扑的魄力。
朝堂关系错综复杂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稍有不慎,便如谢然所言,只会让南宋这个小朝廷崩溃的越快。
谢然虽然武力绝伦,可毕竟没有展现过能力,赵昚对他的话并不是完全相信,甚至陈卓所说的其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是抱有怀疑的态度。
可赵昚已经没办法了,张俊病重不能理事,主战派没有主心骨,而主和派也是虎视眈眈,随时准备反扑。
赵昚只能一条道走到黑,一旦让主和派掌了大权,不但是主战派的末日,恐怕也是自己的末日。
赵昚虽然软弱了些,但政治智慧并不差,知道自从自己推动北伐之后,自己的命运已经和主战派捆绑在了一起。
作为皇帝专属的情报力量,皇城司虽然不如后辈的锦衣卫,但郭泰二人本来就被王浮赶下山去传道,加上也参加了恒山论剑,如今在北方名声并不小。
不过数日,皇城司就将二人的情报送到了赵昚的桉头。
看着这并不出奇的情报,赵昚有些皱眉,情报虽有数页,但也只是将二人在恒山上展现的武功详细记录了一遍,还有就是这段时间二人传道的经过,从情报之中,赵昚很难看出这两人有什么挽天之才。
不过仔细思考了半晌,赵昚还是决定亲自去见见两人。
想要去见郭泰二人,自然不容易,不说关中之地,如今是金国的地盘,就在临安城中,赵昚想要出去一趟也极不容易。
当然了,被谢然掳走那次不算。
不过赵昚决心已下,一定要走这一遭,他不想坐以待毙。
没有急匆匆的出发,而是与皇后商议之后,次日在朝堂之中提出了立太子。
赵昚虽然才继位不过一年,可儿子却已经五岁多了,虽然小了些,不过立的乃是嫡长子,朝中诸宰相并没有什么反对的理由。
立太子颇为顺利,却也花了差不多大半月的时间。
立下储君之后,赵昚又将几个朝中两派的领头人都封为了太子之师。
虽然赵昚不喜欢主和派,但却也知道,为君之道首在平衡,真要一位偏袒,朝局失衡且不说,说不好主和派就会有人铤而走险。
让两派相互牵制之后,赵昚才以避暑的名义,让太子监国,自己则带着皇后准备去苏州避暑。
这一切自然是为了瞒天过海,出了临安之后,赵昚便换了一身常服,身旁带着赵无咎和一队皇城司的人马朝着北方而去。
龙撵之上皇后谢氏看着赵昚远去的背影,心中既心疼又有些骄傲。
大宋积弱已久,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,加上太上皇一朝奸臣当道,面对金国一直都是卑躬屈膝,可丈夫一上台之后,便立刻为岳飞翻桉,还以此为契机,将太上皇赵构给架空,真正夺得了朝廷大权。
掌握权柄之后,便立志要北伐恢复故土,这份志向从年号便可以看出,隆兴。
而赵昚也的确做到了,虽然北伐失败,赵昚的后期表现也有些不如人意,可对比前面的那些赵宋官家,赵昚已经做的够好了。
谢然只是接触的人都是一代明君,这才让其看不起赵昚,可赵昚所做的一切,在南宋的臣民心中,却是比赵构赵诘那些个人,强了不知道多少。
洪七为何如此积极奔走,还不是赵昚继位之后,让其看到了希望。
只是谢然眼角太高罢了。
却说谢然背着妻子一路游山玩水的朝着终南山而去,看到了不平事也会管上一管,如此一来时间便耽搁的长了些,当赵昚出发来找郭泰二人之时,两人才来到终南山。
终南山山色幽静秀丽,乃是道家第一福地,在其中修行的道人并不少,虽然很多连个道观也没有,只是随意寻个山洞或者树洞一窝,便开始修行。
王浮如今不但在武林中有天下第一的名头,在道家之中,名声也是极大。
毕竟这些个道人不关心你武功有多高,但王浮提出的炼假为真的思路,却是让其坐实了道家大宗师的身份。
这些日子虽然弟子们都不在身旁,可王浮却是没有一日清闲的。
自闭关成就先天之后,才以出关,便看到有好几个在终南山修行的道人前来求教,王浮自然不会吝啬,一一指点,将自己的修真之法尽数传授,虽然众人还不能修行。
可和那些武林人不同,他们虽然不会武功,但道学却是极为精深,只从王浮种种讲述之中,众人便基本肯定此法可行,无他,王浮所创的修真之法,处处能从道经之中找到出处。
只是被王浮以极大的智慧的才智,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体系。
众人佩服的五体投地,自然在山中到处传播王浮的名声。
结果开始只是数人结伴前来请教,后来却是数十人上百人一起来,有的甚至自己的洞府也不回了,就在王浮所在周围住了下来。
后面之人一看,好家伙,自己日日来回岂不是要慢了这些家伙不少,也就有样学样。
而终南山有多少避世修行的道人?恐怕最少也有数千乃是上万人。
当谢然和陈卓来到的时候,只见活死人墓不远的山腰已经出现了好大一片空地,上面树木基本被砍伐殆尽,草木也是被踩的稀稀疏疏,数百个极为简陋的木屋分布在四周。
这些木屋简陋到了极点,有的甚至还四面透风,只是在房顶铺了些干草和枯枝,勉强能挡一下雨水。
即便是生活如此简陋困难,这些个一心求道的道人,却是没有一个愿意离去的。
而此时王浮正在讲道,只见一块青石之上王浮盘膝而坐,下方则是上千道人洗耳恭听。
这些道人小的才不过十一二岁,大的却已是白发苍苍,面如枯木,不过不论是老的,还是小的都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听得极为认真,连眼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